「荣耀东南,再创新局」东南科技大学56周年校庆 展现实力与国际视野

各大媒体报导
经济日报 https://reurl.cc/AMbZWE
LINE TODAY新闻 https://user105278.pse.is/7hyn53
PChome新闻 https://user105278.pse.is/7hyn7q
蕃薯藤新闻 https://user105278.pse.is/7hynaf
劲报 https://user105278.pse.is/7hynea
公民新闻 https://user105278.pse.is/7hynhh
太平洋新闻 https://reurl.cc/M3MEx3
贵新闻 https://reurl.cc/dQqZj6


This is an image
校友、师生与嘉宾齐聚一堂,于56周年校庆大会上热情合影,共同见证东南科技大学五十六载荣耀历程与崭新教育愿景。 东南科大/提供

东南科技大学于2025年5月3日迎来创校56周年的重要时刻。以「荣耀东南 再创新局」为主题,学校盛大举办校庆大会及校庆系列精彩活动,邀集历届校友、全校师生与社会各界嘉宾齐聚一堂,共同见证东南在教育路上一步一脚印的成就与蜕变,并为迈向崭新教育里程揭开序幕。

This is an image

蒋南南董事长(左)与李清吟校长(右)于56周年校庆大会上致词,回顾创校历程、展望未来发展,勉励全体东南人携手迈向新局。 东南科大/提供
 

校庆大会中,蒋南南董事长于致词时分享,东南科技大学近年积极推动国际文化交流,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子来台就学,让校园成为一个多元文化交会的学习平台。「如今的东南,汇聚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,共同学习、相互交流,让我们的校园更加开放与多元,也更接轨世界潮流。」同时他也诚挚地祝愿:「愿上帝持续祝福东南科技大学,陪伴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、更坚实。」

李清吟校长则在致词中回顾,东南科技大学自1970年创校以来,始终秉持技职教育的初衷,不断调整步伐与时俱进,将创新设计、科技应用与人文关怀融为教育核心,逐步建立起兼具实务与创意的独特教育口碑。面对高教市场日趋竞争与少子化的冲击,东南科技大学依然逆势成长,连续多年获得教育部「高等教育深耕计画」与「大学社会责任实践计画」等重点补助,112学年度补助金额更达新台币1亿4258万元,这是对东南办学绩效的高度肯定,也成为推动创新与转型的重要动能。

东南科技大学在学术与实务表现上同样亮眼,近年在各类全国性与国际竞赛中屡创佳绩,天下Cheers杂志评比中更荣获「工读助学CP值」与「实习资源」双料全国第一,展现学校在培育职场即战力上的坚实成效。

此外,在教育部「大专校院校园环境管理现况调查与自我检核」中,东南科技大学更与国立成功大学、国立清华大学并列为全国三所绩优学校之一。也在教职员生的努力下荣获教育部「友善校园卓越学校奖」,充分展现学校对学生福祉、校园环境与行政治理的高度重视与用心经营。

This is an image
感谢吕幸娟主任、林雪瑜老师、留玲琅护理师等服务满30年的教职同仁长年奉献,是东南精神的实践者,也是学校稳健发展的坚强后盾。 东南科大/提供
 

在校庆典礼上,学校特别表扬多位服务满30年与10年的资深教职员,向这群长年无声付出的教育守护者致上最诚挚的敬意。其中服务满30年的同仁,包括数码游戏设计系主任吕幸娟、秘书室林雪瑜老师及卫生保健组护理师留玲琅,三位资深员工多年来默默耕耘,是东南人精神最真实的写照。

李校长感性表示:「教育不是一场短跑竞赛,而是一场接力赛,需要一棒接一棒的坚持与热情。今天的荣耀,是来自无数东南人默默付出的累积。」

This is an image
东南科技大学表扬四位杰出校友,感谢校友在职场卓越表现与回馈母校精神上的优异典范,成为在校学生的最佳榜样。 东南科大/提供

 

本次校庆大会同时也隆重表扬四位杰出校友,包括王伟庸、林政希、徐志豪与陈志坚校友,校友们在各自领域皆有卓越成就,为母校争光,也展现东南科技大学技职教育的实力与深远影响力。学校借此机会向他们表达最高敬意,盼激励更多在校学生以此为榜样,勇敢追梦、回馈社会。

然而除庄重感动的校庆大会,校庆系列活动还有:校庆演唱会、园游会及校友总会「校友回娘家」、东南杯全国数码创意设计竞赛、数码媒体设计系的毕业展…等活动。年轻学子们以创意与热情迎接学长姐归来,师生间的互动与回忆交织出一幅代代传承、情感浓厚的美丽画面,让整个校园洋溢着温馨与希望。

从一所技职学校成长为拥有多元文化、前瞻国际视野的综合型科技大学,东南科技大学已走过超过半个世纪的璀璨历程。李清吟校长勉励全校:「让我们携手承担这份神圣使命,勇敢启程,让东南不仅是学生的选择,更是梦想起航的起点。」56年来的耕耘,成就无数人才,更奠定东南科技大学的核心价值与教育愿景。未来,学校将持续强化创新动能、拓展国际合作,致力成为亚洲技职教育的重要指标与人才摇篮。